副会长专栏||李仁君:经济学殿堂的“摆渡人”
发布时间:2025-02-10 阅读次数:278

导语

在经济学日益专业化的今天,一位教授用两百余篇"经济学茶座"文章构建起独特的学术景观。我会副会长李仁君教授笔耕不辍的写作实践,犹如在经济学象牙塔与普罗大众之间架起一座浮桥,让艰深的经济学原理化作可触摸的生活智慧。这种持续的知识输出不仅成就了个人学术品牌,更折射出当代知识传播的深层变革。当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"经济学"时,跳出的不仅是冰冷的数据模型,还有这些带着茶香的理性思考,这或许正是学术大众化的最佳注脚。

知识祛魅:经济学的话语重构

在传统学术写作的藩篱中,经济学论文往往被数学公式与专业术语层层包裹。李仁君的茶座文章却反其道而行之,将"替代弹性"转化为菜市场的价格博弈,用"边际效用"解读年轻人的奶茶消费选择。这种去神秘化的表达不是简单的知识降维,而是构建了新的阐释系统。当"沉没成本"被具象为电影院里的烂片抉择,"机会成本"化作周末郊游与加班费之间的权衡,经济学的抽象概念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。

写作策略的革新打破了专业壁垒,经济学家不再扮演真理布道者的角色,而是成为思想的导游。通过日常生活的万花筒折射经济规律,这种"生活即案例"的叙事方式,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完成认知跃迁。菜篮子里见供求关系,相亲市场上察信息不对称,这种接地气的学术表达重构了经济学的话语体系。

学术与通俗的张力平衡在此达到微妙境地。每篇文章都像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,既有学术基酒的醇厚,又不失大众口味的适口性。这种平衡术的背后,是作者对经济学本质的深刻把握——真正的智慧永远生长在生活的土壤里。

知识生产的范式转移

在传统学术评价体系里,专著论文才是硬通货。但李仁君持续十余年的专栏写作,开创了学术传播的新范式。这种"轻学术"写作不是对严肃研究的消解,而是构建了立体的知识传播矩阵。当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,系统性的经济学思维却通过持续的茶座文章完成渗透,这展现了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的独特规律。

写作频率与知识深度的辩证关系在此得到生动诠释。经常性的不定期的专栏输出,倒逼着持续的知识反刍与案例积累。看似轻盈的千字文背后,是文献研读、时事追踪、生活观察的厚积薄发。这种写作实践本身构成独特的研究方法,在反复的"翻译"过程中,理论获得新的生长点。

从单篇的灵光乍现到整体的体系建构,两百余篇文章逐渐编织成理解现代经济的认知地图。茶座系列形成了个性化的经济学阐释框架,这种"积木式"的知识生产模式,为学术大众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。

公共知识分子的当代使命

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专业学者们面临着一个双重的困境。一方面,他们需要坚守学术殿堂的纯粹性,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,确保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不偏离正轨。另一方面,他们又必须回应大众对于知识的渴求,将复杂的学术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,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智慧的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解答需求。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,因为如何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又能做到普及化,是许多学者努力探索的难题。

李仁君教授的写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破题思路。他利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素养,锻造出一系列的思想锚点。这些思想锚点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讨论的焦点,也为公众提供了理解复杂问题的抓手。通过这些锚点,李仁君能够将复杂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分析,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,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把握其核心要义。

“李仁君经济学茶座”还致力于以公共关怀搭建起一个对话平台。他不仅在学术圈内部进行交流,更积极地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,倾听他们的声音,回应他们的疑问。这种开放的姿态,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在学术界内部产生了影响,也在社会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。通过这样的对话,这种方式有效地弥合了学术与公众之间的鸿沟,促进了知识的双向流动。

传统学者们往往专注于象牙塔内的研究,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。而“李仁君经济学茶座”则走出书斋,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,使自己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,而是能够对现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。这种角色的转变,重塑了经济学家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。他们不再仅仅是理论的构建者,更是普通大众改善生活社和政府公共政策的顾问。同时,这种科普实践也让我们看到,专业学者完全有可能在保持学术纯粹性的同时,也能够有效地回应社会的知识需求。他的工作展示了学者与社会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互动关系,这种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学术的发展,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。

 

作者:李仁君,博士后
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
云南民族大学资深教授
 

毕业于南开大学,获经济学博士学位。先后担任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、经济研究所所长、海南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、继续教育学院院长。现为云南民族大学“南菁计划”入选者、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。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政策、价值与分配理论和产权理论研究。发表论文120多篇,其观点被广泛引用,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2项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,完成省级课题十多项。长期以来,在《海南日报》理论版、《社科海军》以“经济学茶座”栏目普及经济学,多项研究成果转化被省部级领导批示,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。从2018年以来,为政府机关、高等院校、企事业单位等作海南自贸区(港)专题讲座200多场,获得广泛好评。荣获“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八十周年优秀盟员”“民盟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”、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名家、“中国民主同盟先进个人”、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、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、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、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。

主讲课程《微观经济学》、《宏观经济济》先后获省级精品课程奖。

主要社会兼职: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,政协海南省第五届、六届、七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,民盟海南省第七届、八届委员会副主委,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院长,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,海南省税务学会理事。

 
上一篇: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在海甸悦溪举行“蓝海沙龙”揭牌仪式
下一篇:观察视点||李仁君:琼州海峡天堑何时变坦途?
单位简介 单位动态 政府课题 企业诊断 管理智库 论坛讲座 企业服务 研究院 海口市工伤预防培训
0898-65316681
gl_0898@126.com
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
Copyright © 2023 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版权所有
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1009431号-1 技术支持:中泰科技